江北区现境历史悠久。春秋(公元前 770 一前 476 年)及战国前期(公元前 475 一前 332 年)属扬州越国。周元王四年(公元前 473 年),越并吴,越王勾践于姚江北岸今江北区慈城镇三勤村之城山渡建句章城(乃宁波境内有城之始)。汉 《 十三州志 》 载:“越王勾践之地,南至句余,其后并吴,因大城句余,章(彰)伯(霸)功以示子孙,故曰句章。”周显王三十六年(公元前 333 年),越王无疆攻楚,楚威王趁机灭越,杀无疆,越国分立,臣服于楚。现境遂为楚国地。
秦至唐初
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 222 年),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 36 郡,以吴越之地设会稽郡,治在吴州(今江苏苏州),领县二十六,句章为其一,今江北区全境属句章县。治在城山渡句章城。
西汉初,汉高祖封同姓王,会稽郡相继隶属荆国、吴国、江都国。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 121 年),江都国除,会稽郡重隶扬州。从此经西汉后期、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直至唐初,今江北区全境始终隶属句章县。唐武德四年(公元 621 年),改郡为州,并析句章县置姚州、鄞州,隶越州总管府,历时 842 年的句章县遂废,武德八年废鄞州,更置鄮县,今江北境均属鄮县。
唐中叶至中华民国
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 738 年),朝廷于越州鄮县别立明州,并析鄮县为慈溪、奉化、翁山(今舟山)、鄮 4 县。今江北区慈城、洪塘、庄桥一带属慈溪县;中马、白沙、文教、孔浦、甬江等地仍属鄮县。元和四年(公元 809 年),分鄮县地置望海镇于甬江口。五代梁开平三年(公元 909 年) , 钱谬改鄮县为鄞县。同时改望海镇为静海镇,旋即改置望海县,次年又改名定海县。今甬江、孔浦和白沙的部分区域遂属定海县。从此经唐、宋、元、明、直至清初,江北现境始终分属慈溪、鄞、定海 3 县。
清康熙二十六年( 1687 ) ,定海县改为镇海县。期间在鸦片战争后,宁波被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清道光二十四年 ( 1844 年),宁波正式开埠,江北岸老外滩一带,按条约指定为“外人居留地”。
民国元年( 1912 )废府, 3 年置道,宁波属会稽道。民国 16 年,废道;同年,划鄞县城厢及近郊置宁波市。民国 20 年 1 月,宁波市裁撤,地复入鄞县。此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境域分属慈豀、鄞和镇海 3 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 年 6 月 24 日,宁波市人民政府成立。 11 月 3 日,江北区公所建立,次年 6 月撤销。 1950 年 8 月 2 日,鄞县城区划归宁波市。 1951 年 5 月,成立江北区人民政府, 1956 年 2 月撤消,街道直属市政府。 1958 年,置江北街道办事处。 1959 年 2 月,组建江北城市人民公社(与街道办事处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1969 年,建立江北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 12 月,改区建置,更名为江北区革命委员会。 1978 年 10 月,江北区被定为市辖区一级(县级)政权建置。 1980 年 10 月,复名江北区人民政府,区政府驻宁波市人民路378号。
1951 年 5 月,镇海县庄市区白沙、压赛两乡划归宁波市,同月建立郊区人民政府。 8 月,鄞县北郊镇划归宁波市(大部分属今江北区境)。 1954 年 10 月,为划建棉区和机场特区,调整慈豀、余姚、镇海 3 县境域。同月,镇海县梅堰乡的 3 个村、新团乡的 2 个村、团桥乡的 2 个村,慈豀县的庄桥镇、灵阳乡、姜颜乡,郊区的白沙乡、压赛乡划归庄桥,建庄桥机场特区,并建立庄桥区人民政府,属宁波市辖。同月,慈溪县城迁至浒山镇;今属江北境的慈豀县慈城镇、城东、半浦、洪塘、横山、狮东、鞍山、裘墅、鄮力、洋墅、费市、赭山、黄山、云湖、妙山等巧乡镇划归余姚县。 1955 年 1 月,宁波市郊区、庄桥区人民政府改为区公所。 1955 年 6 月,镇海县团桥乡、新团乡划归庄桥特区。 1956 年 2 月,郊区、庄桥区合并为郊区,仍设区公所。 1957 年 l 月,郊区区公所改为郊区办事处。 1958 年 9 月,郊区 6 乡镇联合,分别成立庄桥和甬江人民公社。 1959 年 2 月,郊区办事处撤销,公社直属市。同年 12 月,庄桥、甬江 2 公社合并为甬江人民公社,并析出庄桥镇,均属宁波市。 1960 年 10 月,余姚县慈城人民公社( 1958 年 9 月建立时为东风人民公社)全域划归宁波市。 1961 年 9 月,建立慈城区公所, 12 月,建立甬江区公所。 1962 年 12 月,慈城、甬江 2 个区公所撤消,公社直属市。 1978 年 11 月,恢复宁波市郊区办事处,驻宁波市苍水街 150 号。 1983 年 7 月,郊区被定为市辖区一级政权建置。
1984 年 l 月,镇海区庄市乡路林、双桥、联成 3 个村划归市郊区。 2 月,市郊区(大部分区域)和江北区合并组建新江北区,区政府驻宁波市人民路 378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