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已过去一半,孩子们玩得尽兴,家长们却叫苦不迭。朋友圈里,常能看到一些父母的“哀嚎”,抱怨家里的“熊孩子”已经玩得找不着北。只要家长一出门上班,家里的老人就管不住这一匹匹脱缰的“野马”,睡懒觉、乱吃零食、与电子设备“难舍难分”……
这个时候,社区便充当起了重要的角色,为了丰富孩子们的暑期生活,更好地引导广大青少年投身社会实践,江北不少社区都计划起了多姿多彩的暑期实践活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搭建好平台。
时间:上午9时30分
地点:桃源小区
“来来来,你站在这边,你站在那个角落。”“小陈,你再带着他们走个场。”一大早,桃源小区里就特别热闹,原来,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宁波大学音乐学院的“音乐之声”暑期实践团队走进了桃源小区,开展起儿童音乐剧支教活动。
暑期实践团队中的15个大学生带领着社区青少年们正努力排练着他们即将汇报演出的音乐剧——《皇帝的新装》,用社区青少年们最熟悉的课本故事,通过音乐剧这种新形式表现出来,目的是教育孩子们要懂得团结合作、诚实守信。
由于最近的天气格外炎热,但为了一周后的在日湖亲水平台上的汇报演出,大家都格外拼。每天早早就到排练场地的江北区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生张裕坤却从不觉得辛苦,他告诉记者:“这是我第一次排音乐剧,感觉很新鲜也很有趣,让我认识到了很多新朋友,每天都特别开心充实!”策划此次音乐剧的宁大学子林宇轩说:“诚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讲信用、讲信誉,信守承诺,这是从小父母就教我们的立身之本,小演员们的表演讲述的就是这个道理。”看到这一周的辛苦付出与最终呈现的舞台效果,林宇轩和同学们都觉得这一周格外有成就感。
宁波大学音乐学院学子廖振峰评价道:“对孩子们来说,儿童剧每次的排练对他们来说都是演出,体验着故事中角色和情节的变化,体验着做小演员的快乐。让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们初步体验到了团队合作的精神,同时也通过排练,感觉到孩子们成长了!”
时间:下午2时
地点:大庆社区
夏日的午后,闷热的暑气蔓延着,知了在树上聒噪地叫着,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却不惧炎夏,带着文房四宝齐齐地来到了大庆社区的活动中心内,阵阵墨香和稚嫩清脆的笑声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原来,每年的寒暑假,为了丰富白沙辖区青少年的假期生活,大庆社区都会邀请社区内“五老”志愿者刘同平老师为辖区内的未成年人培训书法,这一干,便是5年,风雨兼程的他从不落下每一堂课。
记者走进教室,眼前的刘老师个子不高,戴着一副银框眼镜,正仔细地一点点纠正着孩子们的握笔姿势。据说,刘同平作为宁波市书法家协会的会员,为了这些孩子们,还专门研究了一套“寓教于乐、经典意趣”的未成年人书法培训课程,将“趣味性、激励性”的元素融入到课程里面。
在课程中,刘同平重点介绍了书法基础知识,以及执笔、用笔等方面基础知识,并把书法知识融入到文字游戏中,用文字口诀的方式来加强孩子们的记忆。对于个别有一定书法功底的孩子,他还会在课后进行“一对一”的课外辅导。
“我已经连着三年来上刘老师的书法课了,特别喜欢他的教学方法。”社区青少年沈俊豪告诉记者。像这般受到家长和孩子们追捧与肯定的不在少数,而且是纯公益性质。但刘同平却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喜欢帮助别人,这是我生活中最快乐和最满足的事。”
时间:下午3时30分
地点:五号空间
“垃圾分类,到底要怎么分类呢?到底如何做好垃圾分类呢?”前几天,在日湖边上的五号空间里,一场别开生面的垃圾分类创意活动在这里展开。原来,为了更好的宣传垃圾分类知识,从小培养青少年垃圾分类的习惯,正大社区联手陈博士亲子俱乐部,带领孩子们开展了一场环保创意主题的“千手共绘长卷”活动。
来自辖区的20几个孩子拿起了画笔,在一张长约10米的长卷上画下了色彩斑斓的画,他们结合对日常生活的观察,画下了他们心目中对于“垃圾分类”的理解。“我画的是地球,有海洋,有森林,没有白色污染,没有雾霾,也没有冰川消融。”“我画的是一家人,有爸爸妈妈、还有我和我弟弟,我们一起在广阔的大草原上奔跑,做游戏。”……面对记者的提问,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道。
社区工作人员表示,此次活动,用能让孩子们接受的方式,提升了他们的垃圾分类意识,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低碳生活理念,并通过孩子们带动每一家一户,效果肯定不错。
随着垃圾分类的重要性逐渐提升,趣味科普垃圾分类活动也受到青少年们的追捧。眼下,大庆社区正在进行一场趣味活动。活动开始之前,社区工作人员首先向青少年及家长朋友讲解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然后,工作人员给每位青少年发放小纸条,纸条上写了不同种类的垃圾名称,由他们投到正确的垃圾桶内,投错的孩子会有小小的“惩罚”——向大家表演一个节目。一个小时的活动,大家都玩得不亦乐乎。“这种用趣味的游戏方式引导青少年传播绿色文明的环保理念,并监督他们做好垃圾分类处理,使家长在孩子们的影响下,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时间:晚上7时30分
地点:北站社区
伴随着炎热夏季的到来,增强孩子防溺水的自觉性,提高孩子识别险情、紧急避险、遇险逃生的自救能力,成了各大社区的必修课。
“溺水是造成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晚饭过后,在北站社区大活动室里,宁波大学的青年志愿者王启萌抛出一个数据,让在座的家长和孩子们不由地紧张起来。“每年暑期,孩子们都喜欢结伴出游,特别是因为天热,大家都喜欢到水边玩耍、游泳,往往这时,由于没有家长照看,或者没有进行提前热身,就很容易发生危险的情况。”王启萌说道。
长达一个半小时的讲座,志愿者主要讲解了夏季游泳注意事项和急救处理常识,理论知识结合生动形象的例子,突出强调了青少年在夏季游泳要严格遵守“四个不”,不私自到江、河、湖边等危险地带戏水;不擅自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不熟悉、无安全设施和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不盲目下水自行营救溺水的同伴,避免因盲目施救导致溺亡。
“家长也要担负起监护的责任,加强对孩子的监管,增强安全意识,确保度过一个平安、快乐的假期生活。”王启萌说。“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我们以后游泳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打闹,让爸爸妈妈放心。”10岁的小胡同学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他说,自己以后一定会去正规游泳馆游泳,也知道了游泳前要做好热身运动。
记者手记
多方合力 撑起安全快乐假期环境
少年宫、托儿所、社会活动中心……这些是不少80、90后的暑假记忆。但随着这些这些机构逐渐淡出公众视野,加之越来越多的商业化补课,让学生身心疲惫,家长疲于应对。孩子们如何好好度过暑期再次引起了大众的关注。
去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在尊重学生家长意愿的基础上,中小学校应充分利用学校在管理、人员、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主动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责任,并加强管理。不少省市结合地方实际,出台政策,这为学校开展假期及课后服务提供了政策依据。
“做好孩子假期看管,家庭责无旁贷;而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政府也应更多帮助家庭排忧解难。”业内人士说,比如相关主管部门联合工会、妇联、团委、企业等,解决孩子看护的场地、人员等问题。社区作为与每一个家庭最紧密的大环境,也应承担起帮孩子们营造安全快乐假期环境的责任。当然,江北的各个大大小小社区都谋划了一批批有实效,有教育意义,又有意思的活动,赢得了广大青少年及儿童的欢迎。但还是有部分社区在规划之初,考虑到“老有所养”,建设老年活动中心、社区养老机构等,但很少考虑“幼有所育”,缺乏儿童活动场所和设施。即使建有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利用率也不高,不对孩子们开放,下一步也应纳入考量的范围内。
举例几个其他地区值得借鉴的案例,北京卫计委已投入专项经费,开展职工子女暑期托管服务工作。以职工所在单位工会为依托,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开办课外辅导班、特长班和各类有益孩子身心的活动,让职工安心投入工作。上海在全市范围内新建20家公办社区幼儿托管点,预计未来各类幼托机构将进一步增加,并纳入社区公共服务体系中,这些都帮家长们解决了“燃眉之急”,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