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每当看到这样的词句,头脑中就会浮现出一幅古道沧桑的画面。见惯了车水马龙的大街,高楼大厦的繁华,小桥流水、古道长亭的秀美风光成为不少人心中的向往之处。
在江北,在大山深处,深藏着不少古道。随着时代变迁,虽然一部分古道渐失其用,但却真实承载了厚重的历史。
沿白岭古道
曾经,是民间往来的交通要道
如今,幽静古朴,远离人烟
在慈城镇公有村旁,群山环抱中,毛竹林掩映下,有一条沿白岭古道。
古道全程大约1.5公里,从公有村诗冠头自然村开始到沿白岭顶,蜿蜒盘旋,古朴幽静,是我区至今保存较为完好的古道之一。据村里老人讲述,沿白岭古道有500多年的历史,见证了浮世变幻。
51岁的任松定是土生土长的公有村人。在他的带领下,记者一行人踏上了沿白岭古道之旅,用脚步去感受古道承载的历史记忆。
“沿白岭古道以前是马道。公有村曾经属于慈溪地界,这条马道通往慈溪。村民们要将毛竹、茶叶等拿去慈溪卖,就走这条马道。”任松定说,在村里,现在很多上了年纪的人都曾挑着担子走沿白岭去慈溪。
古时,沿白岭路宽而坡缓,过岭者甚众。古道原有两米左右宽度,基本满足当年行人挑重担、搬大件货物时换肩的需要。几百年来,沿白岭给附近村民生活上带来了极大便利,民间交往也颇为频繁。
“沿白岭的起点在诗冠头自然村的老水库处,叫安全水库。以前,沿白岭周边60多户人家的用水都靠这个水库。”
“这个地块虽然建了房子,但是旧时水库的痕迹,依旧清晰可见。”任松定指着一处石头围起来的地方说。记者看到,这儿四周是石头围成的墙体结构,水流的通道一路向下,似乎在诉说着安全水库曾经的重要性。
沿水库旧址,继续向山上行走。一路上,记者看到不少民居。
“这是以前,这里的人家住的老房子、老围墙。几十年来,山上的人家渐渐往山下搬,这些房子没人住了,一部分老房子被原主人重新砌过,保护了起来。”
在任松定的指引下,一处旧祠堂出现在大家眼前。“这里曾经是村里的祠堂,祠堂前的马头墙原来写着很多字,小时候看到上面还有字。后来墙被重新涂白,字看不到了,墙上原来的瓦片也缺失了。”虽然无法辨认字迹,但透过剥落的白漆,写字用的红色颜料依旧若隐若现。
大家继续往岭上走,茂密的毛竹林出现在眼前。
自然生长的毛竹林,遮住了整个天空,微风婆娑,竹叶轻轻摇晃,丝丝阳光透过竹叶的间隙投射下来,让人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这条路原来是石块铺成的,但是太久没有人走了,很多石块都看不见了。”任松定告诉记者。
走了大约300来米,一处小溪出现在大家面前,任松定介绍说:“这是以前和尚挑水喝的地方,原来村里文化宫旁边有一个寺庙,和尚就住在那里。”
走了又大约1公里多,在接近山顶的地方,有一座凉亭的残垣,亭顶已不复存在,剩下的残垣断壁,似乎向人们诉说着,它曾为来往的村民提供遮风挡雨的避所。
“旧时,我们村里的姑娘嫁到慈溪去,抬花轿走的就是这条路。有时候遇到下雨,就在凉亭里躲雨,这里也是来往行人歇脚的地方。”任松定说。
如今,沿白岭尚未开发,行人稀疏,两侧植被保存得非常好,愈发显得古道的清幽与宁静。
古道依旧,马蹄声歇。
随着村里的交通越来越便利,沿白岭古道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也离人们的视线越来越远了。原本两米宽的路,如今只能容一人通过,成为一条远离人烟的山路。沿白岭的明天,也许是怀旧者与揽幽探胜者行走计划线路图中的一点。
桃花岭-通天岭古道
曾经,是民间往来和革命红色通道
如今,游客乐享山中风光 ,重温古道历史
慈城镇金沙村再往东,有一条桃花岭–通天岭古道。
桃花岭古道总长约650米,连接着镇海、慈溪和江北三地。环境幽雅,山中过半,云雾缭绕,珠湿衣襟,一路风光独好。清代诗人王坚从灵湖过桃花岭后,挥笔题诗一首:“桃花开未开,踏破岭云来。春色杳然无,涧泉流不回。人烟出林远,日影落山颓。村店招人歇,宁舆且举杯。”
相传公元前220年,方士徐福为求长生不老药,带着数千人出海求取仙药。他们从秦山村走到桃花岭,抵达达蓬山,下海东渡。时值古岭两旁山坡有大片野生桃树,桃花盛开,映红山坡,显为吉祥,桃花岭名字由此而来。
通天岭古道南起金沙村,北至慈溪市东埠头村,全长约7公里,基本以石块、碎石筑台阶而成。古道沿山涧小溪而上,自然风光优美,路面多处陡峻难行。古道四周茶园满陇,竹海如云,树木茂盛,还有千年古刹洞山寺。相传康王赵构逃难于此,金兵统帅金兀术追到此处,问当地村民,答曰:通天岭。他遂放弃追捕,故由此得名:通天岭。
历史上,这条古道是民间探亲访友、贸易往来的常道。然而,在此前的数十年间,这里成了人迹罕至的荒凉之地。多年来,这条古道都不乏探寻的驴友,无奈古道淹没于荒山杂草,探寻未果。
如今,重温古道历史,享受山中风光,成为驴友们的最大乐趣。秀美灵动的桃花岭吸引着众多游客的到来。这不得不提到一位老人——袁松才。
袁松才从小在金沙村长大。他记忆中的桃花岭,人来人往,热闹非常。2009年,退休后的袁松才回到村里。一次偶然的机会,透过一片藤蔓野草,他隐约看见一条青石板古道,儿时的记忆突然被唤醒,“我当时就下了个决心,要修复桃花岭古道”。
说干就干。挥动柴刀、抡起锄头,袁松才与层层蔓藤和漫山遍野疯长的竹子做着斗争,一米,两米……路一点点艰难地向前延伸。一年后,650米长的古道被整理出来了。
2011年,同村的麻松涛、叶国民、沈国仲三位老人加入了修路的队伍。88岁的徐永根老人,把自己省吃俭用攒下的2000元钱捐了出来,资助给袁松才用于修葺桃花岭古道。
据记载,桃花岭只是徐福古道的一段。于是,老人们决心把桃花岭古道和其他古道一起修复。山谷翠竹间,四位老人挥着柴刀、铁锹,如蚂蚁啃食般一点一点往前推进……
千年古道惊艳亮相,一拨拨驴友慕名前来。2011年,在政府的支持下,桃花岭上已倒塌的幸福亭重新“站”了起来,并命名为三界亭。袁松才在三界亭放了个捐款箱,募捐所得用于修路造亭。有了资金支持,在4位老人和众人的努力下,一座座亭子在桃花岭上拔地而起,最壮观的孔雀长廊由9座亭子相连而成,其中新造的就有7座。
桃花岭为世人所念,还缘于它曾经光荣的历史。在战争年代,这里是我党地下军政人员和武装部队的必要通途,金沙村等村落是革命老区,留下了众多革命遗迹,桃花岭因此荣获红色通道的称号。
据史料记载,1943年日军占领慈溪县城,挖战壕、筑碉堡,控制慈镇、三北地区。桃花岭成为新四军浙东抗日纵队的根据地之一。谭启龙、何克希等抗日将士指挥三五支队,常在桃花岭一带活动。1944年2月,在桃花岭、望海尖、石柱山一带,新四军三支队、五支队与日伪军上千人开展战斗,十几名新四军战士牺牲。后来,群众将他们安葬在石柱山窝首岗一带的青山中。
北山游步道
在休闲绿道体验慢生活
北山游步道始自庄桥街道灵山村,经保国寺、荪湖、毛岙、金沙等北部山林,终至慈城镇五星村,全长约80公里,涉及庄桥、洪塘、慈城镇3个街道(镇),基本覆盖了江北区的5万亩山林,串连了保国寺、慈城古县城、绿野山居3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荪湖旅游度假区,直接辐射了沿线的15个村。
北山游步道周边生态良好,自然风光秀丽,旅游资源丰富,是集休闲旅游、登山健身、体验野趣于一体的休闲健身绿道,人们称赞它是“百里休闲绿道”。
游步道主路以原有森林防火通道和老山路为基础,依山修建而成,其中大部分路线是利用历史遗留古道稍加修整、改造完成的,很大程度地保留了这块重峦叠嶂的土地过去的记忆。随手捡一根长的木杖,当作爬山路上的好伙伴,愈登愈高,脑海中的思绪随着脚步一并轻快起来。
脚下是青石板、鹅卵石或碎石木栈道,沿路乔灌茂密,红豆杉林、樱花园、五湖田园风光、五联高山茶海、高山蔬菜基地、幸福岭古树群、石柱岭杉树群、白茶园、金沙竹海、杨梅园、通天岭茶园等不同的植物群落景观错落,春华秋实,各自芬芳,引人入胜。
拾级而上,途经北山主峰,海拔高293米,到牌楼下或是休闲亭里歇脚,可以在朗朗晴日下远眺市区广厦如云,近瞰周边山水如烟,往北犹可见杭州湾海天一色。
北山游步道路段
精品道:集中在灵山村—小灵峰寺—荪湖—七夹岙、永传寺—望海尖两段,总长约12公里,路面平铺自然条石,并建花岗岩规则型台阶。两段路坡度较小,行走时间约为200分钟与30分钟。
散步道:功能与精品道接近,集中在毛力村—毛岙村—五湖村—金沙村段,沿湖设置亲水平台,总长为5公里,用花岗岩铺路面。沿途为滨水和竹林道。行走时间约80分钟。
健步道:集中在七夹岙—毛力村、公有村—南联村—郭塘岙—五星村、护龙寺—慈湖—毛岙村三段,总长18.3公里,行走时间分别约40分钟、120分钟和180分钟。这一步道坡度稍大、相对安静,路面用花岗岩、碎石铺设。
驴友道:集中在毛岙村—五联村—永传寺、金沙村—后茅山—公有村两段,总长12公里,行走时间分别约为180分钟、120分钟。这一步道坡度较大,比较险峻,路面依托原有山林作业道,利用地形中不规则的块石、毛石原生态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