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众创空间,是一种将联合办公空间和企业孵化器结合在一起的模式,除了提供办公场地和相关基础服务,通常还提供包括法务、工商注册、创业咨询等一系列增值服务,同时结合内部投资基金和外部资源,为有需求且有潜力的创业团队提供融资服务,聚合创业资源是这类空间最大的亮点。
近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兴起。作为改革开放热土的江北,创新创业如火如荼。“8号公园”“宁波牙科工业产业园”“联东U谷”等各类众创空间应运而生。它们的出现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创业者的创业难题,也吸引了一批批创客团队落户,带来了一个个前沿新颖的项目,给创业者们一次次梦想照进现实的机会。
迅速成长激活“双创”动力
我区众创空间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目前,我区众创空间(孵化器)建成24家、在建6家,科创、文创、电商类孵化器(众创空间)累计新增面积近40万平方米,在建近10万平方米。已认定的市级以上众创空间6家,其中国家级1家。
2017年4月,“8号公园”正式开园。8号公园因位于孔浦宝马街8号而得名。此地块原是宁波贝斯特纺织有限公司厂房,因企业搬迁,已荒废多年。自去年开始,这片21000多平方米的旧厂区开启“文创梦”,在区政府的支持下,园区运营方邀请了北京798园区设计团队对老旧厂房进行重新设计改造。
科技+文化”是8号公园的主打方向。园区已经成功入驻30家企业,引入博士团队8组,博士10余人,逐步成为区域文创、科创人才聚集地。针对进驻园区企业以及发展方向,园区将打造科技产业中心、文创产业中心、众创创业中心、产品发布中心,将为宁波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注入全新的活力。
以“8号公园”为代表的“科创+文创”类众创空间欣欣向荣,电商类的众创空间也是你追我赶。走进位于宁波电商经济创新园区的吉博跨境电商零创空间,一股自由、温暖而充满希望的感觉扑面而来。裸砖墙上涂上各种色彩,自然、粗野;不羁的工业风,摩登感十足。“装修上我们以‘鸟’为特色,所以会自诩这里为‘鸟巢’。”“鸟巢”寓意希望创客们的项目和想法犹如鸟之新生,在温暖中孕育新生命并把想法变成现实。
2015年10月,宁波电商经济创新园区正式开园,吉博跨境电商零创空间就成为第一批和园区签约的项目。短短的时间里,鸟课、天齐、成达车业……一个又一个快速发展的创业团队在吉博“鸟巢”孵化下茁壮成长。“成达车业的团队进来就两个人,也就三个月的时间,现在已经每天都要打包一批自行车支架销往美国、俄罗斯等国家。”韩杰说。
目前,以8号公园、吉博跨境电商零创空间为代表的众创空间遍地开花,激活全区创新创业的热情。
以创新创业带动产业发展,让更多怀有创业梦想和激情的人们找到平台。2017年上半年,全区新建成或基本建成包括“8号公园”“上上班”“长江时代大数据”“悦盛跨境”等众创空间4家,面积4.5万平方米,在建或拟建的还有包括“宁波工程学院大学生创业园”“郎园”“浙大工研院LED产业园”“宁波科技成果转化园”等各类众创空间16家,面积17.6万平方米。
专业化精细化成发展趋势
从国内首个牙椅直线驱动系统,到生产出国内首个牙科压力灭菌器,再到成立国内首个牙科工业产业园,以宁波蓝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为龙头,一条日趋完善的牙科经济产业链正在江北悄然崛起。
而该产业园正是我区众创空间朝着内容专业化、服务精细化趋势发展的一个缩影。“经过野蛮快速成长的阶段,目前,越来越多的众创空间强调服务对象、孵化条件和服务内容的高度专业化,高效配置和集成各类创新要素实现精准孵化,以此推动龙头骨干企业、中小微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创客多方协同创新。
从建设主体来看,我区的众创空间主要由大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投创和中介机构主导。传统大企业和新兴产业领域大企业已经开始平台化组织模式的探索,他们依托自身资源建立了聚焦优势产业的专业化众创空间,像蓝野医疗建设的牙科工业产业园、柯力传感建设的宁波工业物联网研发园。一些高校、科研院所通过释放创新创业资源、促进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浙大与我区共建的浙江大学宁波工业技术研究院,在开放资源过程中逐步构建起服务于硬科技的科技创新生态圈。以投创机构和中介机构为运营主体的众创空间运营重点在于拓展业务渠道、项目来源,比如联东U谷·国际企业港、宁波8号公园。
从空间布局上看,众创空间凭借区域禀赋、资源优势开展专业化探索。投创中心依托汽车制造高端化、产品研发智能化的定位及拥有汽车零部件、智能装备、仪表仪器等优势产业企业的有利条件,培育发展正和创新工场、浙江大学宁波工业技术研究院。宁波电商经济创新园区依托浙江前洋经济开发区及前洋E商小镇省级平台,借助以B2B产业电商为主导的产业特色,重点发展大宗品垂直电商、跨境电商、港航物流供应链、“制造业+”、类金融等产业,构建电商经济“1+4”生态圈的定位,目前宁波电商经济创新园区培育发展微总部大数据应用产业基地、落户海智材料产业创新研究院、中社院前洋创新大数据研究院两家研究院,虚拟大学园项目正抓紧谋划中。
从产业领域来看,除了电商经济产业外,众创空间重点发展产业聚焦在智能制造、新材料、工业物联网、生命健康等领域。现有众创空间涉及产业包括智能装备、诊断试剂、机器人、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众多硬技术领域。行业越来越细分、精准、专业化、高科技化,是目前我区众创空间呈现出来的一个显著特点。
展望 多方发力营造优良环境
众创空间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运营团队,更离不开优良的创新创业环境。我区将继续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积极引导和支持专业技术人才创业。要鼓励专业技术人才辞职创业的外创业,更要支持组织内部创业的内创业;鼓励科研院所、高校发挥自身优势,建设以科技人员为核心、以成果转移转化为主要内容的众创空间,为科技型创新创业提供专业化服务,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
鼓励大学生参与到众创空间中去。在抓好大学生创业培训、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和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遴选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大学生凭知识、凭能力、凭专利自主创业;鼓励和支持高校创业学院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力,鼓励他们进入大学生创业园等载体进行创业孵化,实现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训、实践和实战的有机结合,促进更多高校毕业生通过创业实现或带动就业。去年,获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的“智能家居”创业项目在2016年底落户我区。
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政策体系,建立惠企政策动态调整制度。结合创新创业型人才的现实需求,制定普惠性、有针对性的支持政策,支持重点放在营造创业环境,以及降低创业者成本与风险方面。落实好各项补贴,采取多项措施为创业企业工商注册提供便利,降低制度性成本;鼓励将闲置厂房、仓库等改造为“双创”基地和众创空间。
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向众创空间流动。目前我区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科技金融融资体系,包括“政府引导+合作银行+政策性担保公司”组合的科技金融政银合作模式、科技信贷风险池、全区产业基金、科技保险等。截至2016年底已经牵头为区内科创企业提供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超过1000万元,直接受益企业10余家。下一步将继续创新机制,完善创业投资体系,探索引导基金、投资补助、风险补偿等多种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向众创空间倾斜;促进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本的融合发展;鼓励中介服务机构、行业协会以及其他社会各行业的优势资源与众创空间合作,吸引更多优质的投资机构提供高质量的创业融资服务。同时,要加强风险管控,维护投资人和创业者合法利益。
加强众创空间的国际合作。将各类引才活动与众创空间的国际化发展结合起来,鼓励龙头骨干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与国外先进创业孵化机构开展对接合作,共同建立高水平的众创空间;支持众创空间引进国际先进的创业孵化理念,吸纳、整合和利用国外技术、资本和市场等资源,提升众创空间发展的国际化水平;开展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计划,大力吸引和支持港澳台科技人员以及海归人才、外国人才到本省众创空间创新创业,在居住、工作许可、居留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